王 博
家風不是聊聊數語,不是紙上淺淺的幾個字,它是數代人的身體力行,是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言傳身教。
祖父母健在時經常教育子女要兄弟和睦。祖父母去世后,雖未留下遺囑,我的父輩們并沒有因為遺產而爭得頭破血流,反而互相謙讓,讓家境不好的多得一些以照顧生活。記得那時我家不富裕,搬新家時無力裝修。雖然父親從未當面向兄弟姐妹們訴說過困難,但是二伯父還是默默地給了父親一筆裝修錢。十幾年后,二伯父的兒子結婚,手頭錢財亦有不足,我家已經較為寬裕,父親和母親幫助補足并盡全力幫著二伯父張羅這次婚禮。時至今日,雖然祖父母已經過世,每逢佳節(jié)父輩們仍然會圍坐一堂,其樂融融。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,正是因為這種兄友弟恭,雖然整個大家庭并非大富大貴,但卻和睦歡樂。
父親不僅與兄弟姐妹之間關系融洽,與母親之間更是相敬如賓?,F在經常有人開玩笑說家庭中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,但是我卻從未從父母之間的相處中看到類似的影子。母親的收入遠遠高于父親,但是無論什么事情,她都會與父親商量征詢,從不一人做主。父親的胃不是很好,只能喝粥吃面食,母親每日清晨都會給父親準備一份薏米山藥百合粥,數年如一日,父親的胃竟然漸漸好了起來。父親雖然平日較為絮叨,但是對母親卻是極好的。年輕時,母親邊工作邊繼續(xù)求學,無力花費更多的時間照顧當時尚年幼的我,父親承擔起了更多洗衣做飯的重任卻一直無怨無悔。說來還有些遺傳基因,當年外祖母也是靠工作收入供外祖父上學的。外祖父是種地的一把好手,也是家中最大的勞動力,所以家里不太支持外祖父讀書,也無力承擔讀書的費用,外祖母卻毅然拿出當時工作的所有收入,除了養(yǎng)家外,其余都用來供外祖父讀書,外祖父得以免去后顧之憂而順利完成學業(yè)。
長輩們的相互扶持一直令我們感動,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,我的妻子也從長輩們手中拿過了接力棒。猶記2011年末,因工作調動,我需要到北京工作。那時我們剛結婚不久,我征詢妻子意見,她毫無怨言地支持我去北京,這意味著她將承受兩地分離的痛苦并承擔更多照顧老人的重任。最后幾經波折,妻子也到了北京,我們成為了一對“北漂”夫妻。妻子給了我很多支持也犧牲了很多,令我甚是感動。不僅如此,妻子對長輩們也十分孝順。兩年前父親在錦州被診斷出肺癌,準備進行開胸手術,全家人都沉浸在悲傷的氛圍中。妻子和我從北京趕回老家,在了解了診斷的詳情后,對即將進行手術的父親進行了勸阻,并帶著他輾轉沈陽、天津的醫(yī)院進行多次確診,最后經過檢查確定并非肺癌,從而避免了父親的開胸之苦。事后,我問妻子:“假如父親最后還是確診為肺癌,作為兒媳你不怕承擔決定錯誤的風險么?”妻子平靜地說:“我沒有想這么多,我只是把你的父親當作我的父親去考慮問題?!?/span>
這就是我家的家風,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、夫妻恩愛、家庭和睦。